消失的家乡小吃

消失的家乡小吃

记忆中最难忘的是奶奶做的权家糖饼,金黄酥脆的外皮包裹着红糖芝麻馅,咬一口满嘴香甜。如今这种传统小吃已经很少见到了,但它独特的味道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。

"糖饼要趁热吃,凉了就不好吃了。" —— 奶奶总是这样说,然后笑眯眯地看着我们狼吞虎咽。
—— 奶奶的口头禅

权家糖饼的起源

据家族长辈回忆,权家糖饼的制作技艺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年间。当时我的曾祖母为了补贴家用,在陇西县城开了一家小吃摊,专门售卖这种糖饼。因为用料实在、味道独特,很快就在当地小有名气。

曾祖母的糖饼选用上等小麦粉,配以本地特产的红糖和芝麻,经过揉面、发酵、包馅、烘烤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。每个糖饼都要在特制的土灶里烤制,火候的掌握全凭经验,多一分则焦,少一分则不熟。

制作工艺的传承

奶奶是曾祖母手艺的嫡传弟子,她做的糖饼在邻里间是出了名的好吃。每到过年过节,奶奶就会在厨房里忙碌一整天,为我们制作这种传统小吃。

我至今还记得奶奶制作糖饼的场景:她系着那条洗得发白的围裙,在案板前熟练地揉面、擀皮、包馅。面团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,一揉一捏之间,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糖饼就成型了。

权家糖饼制作方法

原料:

  • 中筋面粉 500克
  • 温水 250毫升
  • 红糖 200克
  • 熟芝麻 100克
  • 猪油 50克
  • 酵母粉 5克

制作步骤:

  1. 将面粉、酵母粉混合,加入温水和成光滑面团,醒发1小时
  2. 红糖与芝麻混合均匀,制成馅料
  3. 将发好的面团分成小剂子,擀成圆皮
  4. 包入红糖芝麻馅,收口捏紧
  5. 轻轻擀成圆饼状,表面刷少许水
  6. 放入预热好的土灶中,烤至两面金黄即可

童年的味道记忆

小时候,最期待的就是放学回家时,远远就能闻到糖饼的香味。奶奶总是把刚出炉的糖饼放在竹篮里,用干净的棉布盖着保温。我们几个孩子会围在奶奶身边,眼巴巴地等着糖饼稍微凉一些。

咬开糖饼的瞬间,红糖馅会像熔岩一样流淌出来,芝麻的香气扑鼻而来。外皮酥脆,内馅香甜,那种满足感是现在任何零食都无法替代的。

消失的原因

随着时代的发展,这种传统小吃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。一方面是因为制作工艺复杂,年轻人不愿意学习;另一方面是现代食品工业的冲击,各种包装食品占据了市场。

更重要的是,制作糖饼需要的土灶现在已经很少见了。现代化的厨房设备虽然方便,却无法复制土灶烤制出的独特风味。

重拾传统的尝试

去年春节,我特意向母亲学习了糖饼的制作方法。虽然无法完全复制奶奶的手艺,但至少让这种传统小吃在我们这一代得以延续。

我尝试用烤箱代替土灶,虽然味道略有差异,但那份甜蜜的回忆依然存在。我的孩子也很喜欢吃,这让我感到欣慰——至少,权家糖饼的味道不会在我们这一代消失。

"传统不能丢,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。" —— 母亲在教我制作糖饼时这样说。
—— 母亲的教诲

文化的传承

每一种传统小吃都承载着一个地方的文化记忆。权家糖饼不仅仅是一种食物,更是权氏家族生活方式的体现,是陇西地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虽然现在很难在市面上买到正宗的权家糖饼,但我会继续把这种制作技艺传承下去。也许有一天,我能在家族聚会上重新为大家制作这种传统小吃,让年轻一代也能品尝到这份独特的家乡味道。

食物是有记忆的,它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变迁,承载着一个家族的温情。权家糖饼虽然正在消失,但它留给我们的美好回忆将永远存在。

权丽华

权丽华

美食作家

热爱家乡美食,记录传统饮食文化,传承家族烹饪技艺。专注于挖掘和记录陇西地区的传统小吃和饮食文化,已发表美食相关文章8篇。